中共汨羅市委
汨羅市人民政府
關于汨羅市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汨委〔2023〕14號
中共岳陽市委、市人民政府:
2022年,在岳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汨羅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實施“一規劃兩綱要”明確的目標任務,狠抓重點難點,強化推進措施,持續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F將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
扎實開展理論學習。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予以推進。市委宣傳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汨法辦〔2022〕4號文件),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列為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學習的重要內容。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宣講習近平法治思想,市政府常務會議組織學習習近平關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重要講話;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2年第5次集中(擴大)學習,邀請岳陽市委黨校吳丁旺老師為200余名干部講授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并依托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等新媒體持續開展宣講活動,深入鄉鎮、機關、校園、開展活動150余場次。
嚴格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積極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印發《汨羅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通知,將法治建設職責履行情況列入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職重要內容,全市各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實現述法全覆蓋。加強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的協作配合,2022年對市民政局等14家單位開展法治巡察。積極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全力推進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一把手”工程。 市政府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對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和細化分工,推動法治政府領域建設任務有序開展,進一步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主要任務,全面建立基層法治建設領導體制和統籌協調機制。
完善法治工作推進機制。市政府領導班子堅持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不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復議等工作情況匯報,及時研究部署有關重大問題,主動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報告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并網上公開。充分整合資源,大力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羅江鎮羅江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春雷學校獲評“湖南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桃林寺鎮榮獲全省首批法治政府示范鄉鎮。
(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提升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水平
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堅持執行《汨羅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接續實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重大行政決策討論,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主動公開相關政府信息,適時開展行政決策后評估工作,嚴格兌現政府依法作出的各項行政允諾,依法履行行政協議約定義務;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信用汨羅”等平臺同步打造為對行政執法機關進行社會監督的平臺,依法保護群眾的信賴利益;對市本級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同步開展規范性文件后評估工作,廢止12件規范性文件,宣布16件規范性文件失效,確認16件文件自動失效,重新發布6件規范性文件,保留58件規范性文件;市檢察院、市司法局聯合印發《2022年度規范鄉鎮行政執法行為檢查督導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基層行政執法行為;向全市各行政執法單位和各鎮印發了省司法廳《關于開展“兩證”換(核)發工作的通知》,嚴格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市政府法律顧問組持續發揮作用,全年共審查合同(協議)、文件等涉法事務168件次。
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全面落實“八五”普法規劃,推動“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執行,定期發布“以案釋法”、普法成果動態展示等普法鏈接,推進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推進村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年發布普法視頻、鏈接18條,多地新建村級法治文化陣地,發放宣傳資料4萬余份。組織全市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10762人次,全市公職人員學法考法參學率、參考率、合格率均在100%。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開展市級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履職報告評議。加強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全面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打通基層法治建設最后一公里。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制度,積極啟動府院聯動工作,全力加強訴源治理和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工作。市政府與檢察院聯合下發的《關于聯合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工作意見(試行)》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七廳的充分肯定。組織全市行政執法人員基礎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進一步增強行政執法人員法治素養和執法水平。在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應訴等法治政府建設關鍵環節制定專門的規范性文件,形成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等重大改革任務推動加強法治保障。依法辦理行政復議案件,全面完成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復議工作定期報告、行政復議決定抄告等制度,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高效辦理各類行政復議案件,切實提升行政復議質效,強化行政應訴案件辦理。
(三)聚焦民生福祉,轉變政府工作職能
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羅城“店小二”工作職責及考核辦法》《汨羅市干部聯企業“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方案》,為我市企業排憂解難。始終秉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通過賦權、委托、服務前移等方式,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涉企柔性執法包容審慎監管,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制度,由各行政執法主體對市場主體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違不罰”,建立免予、減輕行政處罰清單,并予以公示。依法嚴肅查處破壞市場經營環境違法行為,震懾了不法行為人,懲治了市場亂象,引導市場主體知敬畏、明底線,使轄區市場生態環境得以凈化,全市營商法制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正威集團、攀華集團、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500強企業接踵落戶汨羅。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了第十一屆市委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工作,對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進行督導。
強力推進簡政放權。全面落地落實省政府三批246件“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優化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服務,部分情況特殊的家庭還可享受“臥床服務”,由窗口工作人員在病房中代為辦理;創新推出應屆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就業“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組織民政、公安、社保等8個部門對事項進行梳理、整合打包成“一件事”;深化放權賦能助力基層治理,對照上級基礎公共服務的事項名錄結合基層便民大廳實際情況,在理順原115項黨建引領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辦理的基礎上梳理新增涉及人社、民政等6個部門的基層高頻事項31項,已將汨羅市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擬增加事項清單表報上級“一門式”領導小組辦審核,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鎮村(社區)延伸覆蓋,向湖南省工程機械配套產業園所在地弼時鎮人民政府下放賦權事項90項,向循環經濟產業園下放行政審批權等行政權力86項。
加強政務服務監管。全面梳理政務服務事項,由市行政審批局起草、市司法局審核、市政府辦公室下文,于2022年11月22日正式編制并公布出臺了《汨羅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對全市行政許可清單、權責清單進行梳理,列舉252項行政許可事項,涉及全市28個行政許可實施機關,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加強政務公開清單管理,全面推行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清查整改審批事項虛進、假進服務大廳,清理“紅頂中介”“黑中介”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整治和嚴厲打擊靠山吃山的“紅頂中介”、各類“灰中介”“黑中介”,構建全面開放、競爭有序的中介服務市場。按照“應減必減、該放就放”的原則,重點清理民生領域的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依法規范辦事要素材料,最大限度地減少辦件材料,規范鄉鎮證明材料17項。聚焦群眾最關注、反映最強烈和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確定“走解優”事項清單和擬定部門行動工作方案,對32個重點部門職權中149項關注度高、高頻辦理的事項體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制定問題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創新優化提升服務。
(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大局和諧穩定
積極開展行政復議應訴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建設,及時辦理全市行政復議案件,不斷暢通行政復議渠道,今年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5件。組織行政負責人庭審觀摩行政案件4次,行政負責人出席應訴率逐年上升。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聽取行政案件辦理情況,全年全市行政案件136件,同比下降30%。不斷加強行政應訴能力建設,積極引導全市行政執法人員申報公職律師資質,將公職律師與法律顧問制度相結合,建立全市公職律師跨部門統籌使用機制。
多元化調處社會矛盾糾紛。進一步完善行政調解制度,堅持行政調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構建多種類型、不同層次、全覆蓋的調解組織網絡體系,基本實現了調解、勞動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召開全市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部署會議,專項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立足“提速”“提質”“提效”要求,堅持實戰運行、多元共治,努力推進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高質量發展,有效維護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村(社區)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基層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引導村居民依法反映訴求、解決矛盾糾紛。
大力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著力打通鄉村法治建設“最后一公里”,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15個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和178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點,使老百姓零距離享受到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全面落實“一村一輔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制度,為全市178個村(社區)各配備了一名輔警和一名由律師或者法律工作者擔任的法律顧問。將人民調解等作為處理矛盾糾紛的首選方式和主要手段,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先后成立訴調對接中心、醫患、交通事故、婚姻家庭、房產物業等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并發揮實質性作用。2022年,全市鎮、村(社區)調委會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00余件,涉及調解金額5000萬元,調解成功率98%;駐法院“訴調對接中心”受理訴前調解案件1767件。
二、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政府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
法治政府建設還存在推進力度和工作成效不均衡等不足,既體現在上下、區域、部門之間重視程度有差異、工作力度有強弱,也體現在各項工作之間不平衡,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制度等積極性仍需進一步提升。
(二)法治人才資源短缺
各領域資深律師、法學專家以及復合型專業人才緊缺,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部門公職律師覆蓋率不高,參與各部門的法治審核機制有待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已實現全覆蓋,但存在法律服務力量不足、法律服務資源不均、法律服務質量不高、制度機制保障不全等問題。
(三)行政執法規范化和精細化有待進一步提升
極少數地區行政執法專項整治行動還容易發生“一刀切”,一些單位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適用還不夠規范等;行政執法監督協調機制的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推進,執法者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有待加強、監督者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行為有待改進;部分行政執法機關未明確具體負責本單位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的工作機構和負責法制審核的人員。法律顧問在法制審核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三、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主要安排
(一)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
各級領導干部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帶學促學作用。完善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機制,確保掌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義,并貫穿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全過程,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進一步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建立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制度,把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工作全局的重要突出位置,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發揮好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積極轉變治理理念,不斷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法治水平。
(三)深入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并實行動態管理,推動政府部門履職高效盡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重點領域簡政放權力度。強化依法決策意識,制定2023年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嚴格落實各項法定決策程序。
(四)深度化解綜合行政執法領域難點痛點堵點
健全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發揮改革專班作用,合理劃分鄉鎮與市級行政執法部門的職責權限,明確市級部門與鄉鎮的執法協助、技術支持和案件移送等方面的責任,建立完善“屬地管理”事項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把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作為落實優化基層治理的關鍵一招,努力在改革中激活基層治理潛能。
(五)持續提高法治宣傳教育實效
聚焦法治精神,強化普法依法治理意識,針對不同人群、行業特點,結合法治政府建設不同時期工作重點,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資源,發揮報紙、廣播、電視主流媒體優勢,在黃金時段、頭版頭條突出宣傳法律援助、免費法律咨詢等公共法律服務,引導更多群眾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
中共汨羅市委
汨羅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7日